甘肃美味:又是瓢子飘香时,童年的味道


藨子有红藨子和白藨子,当然最好吃的还是白藨子。每年阴历四月底,坡里洼上、林间地埂便随处可见一片片匍匐于地的开着黄花的藨茎蔓儿。等长到花蒂脱落时,“丑小鸭”一般青黄的藨儿果露了头,随着十几个毒日头过后,藨子一天一个样,很快就被催熟长大了,变成了红似玛瑙和粉嫩银白的颗粒,椭圆如小拇指肚大小,象是点缀在山坡野地上的星星。这就是红藨子和白藨子。在一片绿色草茎中三三两两一串串,娇滴滴、嫩笃笃的红、白藨子,红的可爱,白的耀眼,香甜袭人。掬一些,皑皑粲粲,犹如玛瑙在手、雪景在握;摘几颗放进嘴里,不嚼即化,甘甜略酸,齿颊窜香。颗颗珠玉、粒粒饱满,煞是可人,真可谓嗅着香甜早醉人,不用进口已垂涎。吃藨子,其实吃的是那份野趣。如果没有了山野味儿,单用它来果腹,未免暴殄天物。

记得小时候,藨子成熟时,野坡里一大片一大片红堂堂的红藨子,夹杂着少许的白藨子,放学后,我和小伙伴们就相约摘藨子去,那时候的我们眼睛是放光的,一边摘一边吃,不只是有美味,还有乐趣,比赛看谁摘的多,谁摘的少,还有一不小心一个跟头的哈哈大笑,这是我们这个季节最开心的事。老家把摘藨子叫“zhe藨子”,我估计是把“摘”字叫转音成“折”字了。现在,据说家乡的藨儿也少了许多,要走到很远才能摘到,城里也有买的现成的。我现在最难忘的是父亲在割草时总给我摘些,用藨子的茎扎成一把一把的拿回来,我妈会把藨子捣碎,放少许白糖,和面在一起蒸藨子馍,那淡淡的清香,甜丝丝的,还带着淡淡的酸至今难忘。而我父亲老是用藨子拌熟面吃,吃的样子大有“藨子拌熟面,赛过活神仙”之快感。

关于藨子的“藨”字,是一个很古老的词,汉代扬雄《说文》里有该字,但意思与家乡叫的藨子不同。《尔雅》里已有这个字。藨(pāo),本义是莓的一种,俗名耨田藨,可食。《尔雅》中国最早的词典,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,列入十三经之中。《尔雅·释草》:“藨,麃。”晋代郭璞注:“麃,即莓也。今江东呼为藨莓。子似覆盆而大,赤,酢甜可啖。”在宋代的《广韵》里记音为普袍切,平豪滂。宵部。《广韵·豪韵》:“藨,醋莓可食。”现代湘方言亦将莓称作藨。《本草纲目·草部·蓬蘽》:“一种蔓小于蓬蘽,一枝三叶,叶面青,背淡白而微有毛,开小白花,四月实热,其色红如樱桃者,俗名耨田藨,即《尔雅》所谓藨者也。”《康熙字典(标点整理本)·艸部》:“piáo,又《集韵》蒲娇切。音瀌。《尔雅·释草》:藨,麃。注:即莓也。江东呼为藨莓。”(汉语大词典编纂处:《康熙字典》(标点整理本),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,第1036页)诸多文献资料言明藨是红色草莓,并且能吃。天水方言是三声调,平声不分阴阳。天水方言读(piao,平声),音“嫖”,与《康熙字典》(标点整理本)所注音相同,由此可见天水人把野草莓叫藨子、藨儿,是早在清朝康熙之前或者最起码在康熙时期的事,是保留了古人的读法,而把藨读成“pāo”只是普通话得念法,是近现代的事。“藨子”国际音标为[pʰiɔ13ʦɿ53]。天水山歌:藨子开花遍山白,我问妹妹你和谁?有人说,藨子是菠萝莓,这种说法是不对的。菠萝莓源于南美洲,原本是一种野生莓果。菠萝莓是一个草莓的品种,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外形酷似草莓,果肉呈白色,外面覆盖着红色斑点,与草莓的基因构成相同。又因其味道与菠萝出奇的相似,故称为菠萝莓。这种水果外形像草莓,味道像菠萝,又名白草莓。藨子是土生土长在我国的一种野草莓,并非是从南美洲引进的外来物种。

对于出生于藨子产地之一的天水大地的娃娃们,对藨子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,藨子对于我们来说是美味,是童真,是乡愁。儿时的我们,尤其是成长在农村的我们,盼藨子花开遍地,盼藨子果子成熟大概是我们童年最甜蜜的期盼,扳着指头盼啊盼,终于盼到阴历5月初藨子熟了的时候,去坡里林间田埂上摘藨子便是我们最美好的童趣。即便在长大后的今个,离开家乡二十余年了,再也没有上山摘藨子的童心和精力,但每当此时藨子飘香的时候,内心也是暖流涌动童心未泯,而对于像我一样身在异乡的游子而言,藨子的味道更是我们每年5月份心里最惦念的。藨子对于我们,是老家的味道,是压抑心间对家人对故乡浓浓的思念。藨子,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,你就是我的最爱。想起老家的藨子,其实就是想老家了,藨子,我的乡愁。能吃一口藨子,尝的是香甜,享的是一份美味,念的是一丝童真,化的是满心乡愁。

藨子,浓浓的乡愁,满满的回忆。哦,我的藨子,我童年的美好回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SQL通配符
在什么情况下用“或”、‘和’、逗号、∩、∪‘ 还有就是两个集合交集有两部还有就是两个集合交集若有两部分,那这两部分用什么符号呢?